人工智能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网 > 智能汽车 > 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的精神数字化吗

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的精神数字化吗

来源:互联网作者:王林更新时间:2021-01-08 08:17:21阅读:

人工智能是现在最时髦的新科技、新技术,虽然还没有实际应用到教育里面,但这方面的遐想已经很多了。我相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会有所作为,但一定有它的限度,这个限度就是它不可能取代教育和学习的过程。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管教育怎样变化,它的本质始终是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所以它的目标始终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能不能依靠人工智能让自己全面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先要问一个问题,人工智能能不能真正具备人的各种精神能力?

现在关于人工智能,谈论比较多的是人工智能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智能。我想把问题拓宽一些,因为人的精神能力不限于智能,还有情感和道德。根据我粗浅的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算法,就是把信息数字化,通过大数据的计算找出其中的逻辑。因此,凡是不可数字化的因素,都在人工智能的权限之外。

先看智能。人工智能的强项是智能,这从命名就可以知道。人类智能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知识、逻辑、记忆力,另外一种认为是直觉、灵悟、想象力。爱因斯坦的看法是后者,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是创造的源泉,我赞同这个看法。

而这方面的因素是无法数字化的,所以人工智能永远欠缺人类智能的核心因素。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把相对论领域迄今为止的知识全部数字化,但是首先得由爱因斯坦发明出相对论来,人工智能发明不了。

其次看情感。我倾向于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有各种外在表现,主要是脸部的表情、说话的语气、话语的内容。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视觉图像、语音和文本的信息来识别这些外部表现,甚至可以模拟这些外部表现,形成一种情感的外观,从而让人类根据自己的体验赋予它们以情感的涵义。

但这和真正拥有情感是两回事。拥有情感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你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才可能感受快乐和痛苦、爱和恨、希望和恐惧这些情感。而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一个活的生命体。

在道德方面,情况与此类似。道德的基础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人作为生命对其他的生命有同情心,另外人作为精神体、灵魂,有做人的尊严感。我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和灵魂,所以它不可能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良知。

进一步说,人类的所有精神能力,包括智能、情感、道德,都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上的。我说的主体性,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对自身同一性和延续性的意识,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我”。是我在思考,我在爱,我在向善。人工智能之所以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的精神能力,根本的原因是它归根到底是机器,不是主体,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

所以,我的结论是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无论人工智能多么发达,人的全面发展还得靠每个人自己。我觉得这真是一件好事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可以补充说:我爱故我在,我向善故我在。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就在于应用和享受人的这些精神能力,如果把这些事情都让机器人去取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最近技术界有一个轰动的新闻,就是马斯克的公司向公众展示了三只植入脑机芯片的小猪。这家公司的愿景是将来把芯片植入人脑,把人的大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

有的人为此欢欣鼓舞,认为到了那个时候,学习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比如就不需要阅读了,直接把文本信息传递到大脑芯片上就可以了。且不说这种愿景是否能实现,就是能够实现,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会拒绝采用的。把自己的大脑变成一个信息的储存器、文本的储存器,完全放弃阅读本身的各种快乐,这是懒人的理想,其结果则是人的异化、机器化。

(作者为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标题:人工智能可以把人的精神数字化吗

地址:http://ai.rw2015.com/auto/5738.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