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丨“人机融合智能”系列线上论坛第二期
为迎接全国第五个科技工作者日,庆祝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40周年,2021年5月24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CAAI人机融合智能专委会承办的“人机融合智能”系列线上论坛第二期--人工智能产业与技术发展于西安市十一科技西北大厦23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获得了广泛关注,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次超23万。
AI技术赋能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与技术发展”,邀请了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王亮副教授,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康晓洋副研究员和上海国际股权协会秘书长、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黄岩理事长三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与会嘉宾就“移动群智感知资源优化分配”、“智能脑机接口:从器件到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先进智造”等专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分享了各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与相关经验,并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创新促进局相关领导进行了现场座谈,对线上、线下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为政府、企业、学术界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使参与论坛的观众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与进展,也感受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发展潜力,同时为企业后续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推动了产学研融合的进程。
三位青年科学家分享学术报告
王亮副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智能感知的背景,及移动群智感知的发展来源,移动群智感知和传统感知的区别;阐述了与传统传感网不同,移动群智感知里面有人的要素参与,使得任务分配中出现新的挑战和问题,并总结了移动性、自助性、异质性三个难点;讲明了每个用户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由于设备不一样,传感器的参数精度也不一样,人也不一致等方面,都会对整个移动群智感知带来挑战。针对此,提出了基于稀疏数据的参与者移动性预测、异质并发群智任务资源优化分配、复杂耦合群智感知资源优化分配等关键技术。
王亮副教授作现场报告
康晓洋副研究员首先简要阐述了研究脑接口神经接口器件的缘由,总结了其在植入式器件方面所做的表面的感性方法;介绍了最新的基于穿戴式接口的一些进展,并展示了基于脑机接口的运动意图识别,来完成小车控制的系统搭建;总结了其特色是将脑电信号与表面肌电信号融合,结合两者的优势,提高运动意图识别与预测的准确率。创新点1是通过计算脑独立成分熵值和峰度,结合非归零小波逆变换,完成伪迹成分的无损去除。创新点2是通过检测错误相关电位实现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通过Kalman滤液器更新分类器参数,从而增强系统自适应能力。创新点3是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增强技术,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综合考虑模型域分布排移及特征提取,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康晓洋副研究员作现场报告
黄岩理事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环境变化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说明从2020年开始,民众已经深切认识到,今后是科技大国博弈的时代。同时,他也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产业的一些典型案例,比如:联影医疗、蓝箭航天、箱箱共用、森兰智慧钢琴、深圳增强现实、国焊科技、博雅工道等。
黄岩理事长作现场报告
现场交流环节,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创新促进局副局长刘毅,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华教授及其团队,上海国际股权协会秘书长、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理事长黄岩针对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交流,并与线上热心观众进行了热情互动。
参会嘉宾合影
与会嘉宾参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服务中心(西北站)
个人会员:1000元/届(5年)
学生会员:50元/届(5年)
终身会员:2000元
标题:学会动态丨“人机融合智能”系列线上论坛第二期
地址:http://ai.rw2015.com/auto/8843.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上一篇:谭铁牛:人工智能,天使还是魔鬼?
下一篇:人工智能如何应对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