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人,站在芝加哥的路边——我们姑且叫她埃米莉。埃米莉在智能手机上打开Uber应用程序,一位Uber司机山姆接了单。埃米莉和山姆都不知道,他们的相遇依赖于两个大洋之外的另一个女人,也许她叫艾莎。
埃米莉和司机山姆都不知道,刚刚Uber标记了山姆的账户,他昨天晚上为了给女朋友过生日刮掉了胡子。现在,他早晨上车时登记的这张自拍与他登记的身份证照片不符——这是2016年Uber推出的“实时ID检查”的一部分,用来验证司机的身份。这两张照片存在差异,一张有胡子,另一张没有——山姆没料到,这会导致他的账户被冻结。突然之间,在他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这单生意可能要黄了。
与此同时,在海外被誉为“印度硅谷”的海得拉巴,艾莎坐在餐桌旁,眯着眼睛盯着笔记本电脑。她刚刚接受了一份工作,在埃米莉的这趟旅程中,艾莎扮演了无形但不可或缺的角色。
艾莎把司机的两张照片并排放在一起比较,网页右上角的一个计时器开始倒计时,提醒她加快速度。艾莎眨眨眼,看了看计时器,又眯起眼睛看了看只有拇指指甲大小的照片:是的,眼睛都是棕色的。酒窝是一样的。她点击了“同意”。
山姆把车停在路边时,他的账户得到授权,可以去接埃米莉了。埃米莉一直在拥挤的芝加哥街头张望,直到山姆停下车,她钻进车里。车门关上的时候,艾莎已经进入下一个任务。她希望在下班前多挣几个卢比。
有人在实时审查Uber乘客和司机的交易。这个人可能远在天边,也可能就在路的尽头。这样短暂的市场交流永远不会被看到——
在这本名为《销声匿迹》的书中,它被称作“幽灵工作”。而前述场景也正是这本书想要揭示的一个事实:大家所期待或恐惧的“人工智能淘汰人类”并不会发生。因为自动化永远存在最后一英里悖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媒体通常报道人工智能拥有无限智慧,拥有学习能力,可以处理庞大的信息量,机器人势不可挡等等。但现实世界的任务,从识别仇恨言论、把出租屋归类为春季婚礼的绝佳场地,到修正纳税申报表,都需要人类的见解和判断。
AlphaGo的神话之所以只能固定在棋盘上,是因为具体的人类生活并不存在单一形式和最优解。因为在生活中,存在着比棋盘上复杂得多的影响选择的因素和未知的因素,想要将无序的人类生活用有序的应用程序规范起来,就要永远面对“自动化的最后一英里悖论”。
就像19世纪妇女儿童在农场里做的计件工作,像流水线上组装汽车的工厂工作——它们琐碎而重复,无关宏旨,但又是机器力所不能及的必要任务。进入到信息时代,它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样貌。这就像一种周而复始往复不断的循环:
使人类免于劳动的愿望总是给人类带来新的任务。
所以这本书展示了这样一件事:走到人工智能的背后,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工作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软件管理着人类,而人类则在完成计算机做不到的工作。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这样的:随着对于技术奇妙前景的信念逐渐崩塌,对于人类能否公平的、有尊严的工作这件事又重新燃起关怀。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似乎始终要面对不公平和被物化。在算法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割裂的状态下,资本和劳动者的这场博弈中,零工工人们还能否依靠团结夺取话语权?
最近几年新技术频出,如果觉得自己快要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不妨看看这类非虚构的大众向读物。它们能提供新的孔洞,让我们看到世界的不同面,进而更加理解身边的某些变化。
所以小图在一贯的人文类推书中,放入了这本《销声匿迹》。它在技术层面只做了非常浅显的说明,令普通的读者不需要具备电子信息的相关知识也能看懂,而在社会影响的层面上则进行了以小见大、自下而上的追溯和探讨,并且书中的内容全部基于详细的田野调查,文笔出色,是非虚构式的旁观中立笔法,从梳理到讨论都做得非常完整,将“幽灵工作”涉及人群的状态铺展得深入且具体。希望可以给书友们也带来新的启发。
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你是怎么看呢?来评论区交流吧!
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朝九晚五的全职就业逐步瓦解,在家工作得到的却不是自由
什么才是灵活就业背后的真实世界及应对之策?5年跨界研究,200余次实地访谈,10000余份问卷调查, 揭开即将波及全球数亿人,却鲜少见诸报端的新世界。
荣获《金融时报》2019年评论家精选最佳图书奖,福特汉姆大学麦格农中心图书奖。
作者:[美] 玛丽·L·格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 | 小柒
文案编辑丨 虫子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标题: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地址:http://ai.rw2015.com/auto/5513.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下一篇:人工智能如何应对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