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原标题: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智见
看点:校外培训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大多孩子的课外时间被校外培训占据,孩子累,家长也累,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
近日,搜狐教育《智见》沙龙邀请教育战略规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家长代表、教育类公众号“海淀花生妈”安柏一起来聊一聊“校外培训”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01
人工智能时代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安柏: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工种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高书国:
其实人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和工具的发展,包括从船、马车到火车这样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区块链、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会取代一些高重复的、机械式的工作。但是我认为人总比机器要重要,因为机器是人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人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校外的培训机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是重复的、机械式的刷题服务,还是说能够提供人的能力与素养的服务。在服务类型、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未来校外教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复的、机械式的刷题服务是上一阶段校外教育的旧有模式,但是随着很多重复、机械的劳动被人工智能代替,校外教育的方式、内容都应该发生很大的变化。
郑德林: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回顾科技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科技的跃迁式发展,都会对人带来一些冲击,带来一些焦虑和恐慌,这个非常正常。但是历史证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整体上来讲是一种解放。例如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穿的更好了,吃的更好了,劳动时间也呈现下降趋势。在科技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人其实是受益者,人类实际上变得更有尊严了,更有幸福感了。
人工智能在未来一定要服务人类,人类肯定还是主体,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肯定会对人类现有的工作的机会带来一些冲击。某种意义上来讲,会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这个竞争不可避免,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一些岗位被机器取代了,未来肯定还会有一些岗位被人工智能大面积的替代,可能会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图为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
现在的孩子在未来,必然跟人工智能可能会存在“正面交锋”的状态,我想有有这么几种选择。
第一,尽可能做一些知识创新类的工作,人工智能总是要人来驾驭的,如果你是一个算法工程师,能够驾驭、升级人工智能,那么肯定就没有太多的焦虑。
第二,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工作是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但凡是能够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人工智能都比人更有优势,因为人工智能不需要吃饭,不知道疲倦,没有加班的24小时。所以我们应该错位找到人的优势,例如和创意相关的、和学科交叉相关的,和情感关怀相关的等等,未来在这些领域的岗位需求是非常多的。
在当下和未来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很高的追求,而是生存必须的技能。在现在和未来,所有人都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否则很容易因为不能适应当下和未来的社会被淘汰掉。那么终身学习要求人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首先,必须要有学习的兴趣。当下很多课外培训机构,包括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还停留在填鸭式的应试刷题,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最大的伤害是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不得不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必须要有学习的能力。毫无疑问,填鸭式的教育,大量的刷题肯定不是在培养人的学习能力,而是训练人的应试能力、条件反射能力。如果校内和校外培训机构应试的培训,可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很难提高孩子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
所以,教育不能单单看分数,而是要符合人的发展归路,这是国家一直在强调“破五唯”的原因。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比成绩反映的学习结果要更加的重要。
02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劣币”对行业造成不好的影响
高书国:
目前校外教育之所以对孩子影响这么大,对家长影响这么大,我觉得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希望过高,希望孩子们能够上比较好的学校,成为一个社会上所谓的“优秀人”。
第二,是中国的就业制度。中国的就业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特别是妇女的就业率,城市地区甚至达到了90%多,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
第三,就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放学回家之后没人照顾。
图为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
所以,我觉得政府层面应该要根据市场需求控制一下培训机构的规模和数量,对校外培训进行规范引导。校外教育机构也要对自身能做一个客观的分析,避免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例如诋毁名誉,恶意降低成本,采取不正当招生方式等。我认为,校外教育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两者是互补的,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和家长的焦虑,校外教育培训走的有点偏,有点过激了。
安柏:其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很多是偏兴趣类的,我们家孩子初一的时候在校外上过科学兴趣班,课上会做一些实验,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对他后来学物理有很大帮助。
郑德林:
您的经历代表了一种现象,孩子们在校补习班并不一定全部都是“苦大仇深”的,即便是面对学科,一些校外的教育它可能动手实验的比例更大,学生上手的机会更多,指向真实场景的学习更多,这对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另外一些语言类的校外教育的老师是孩子们非常崇拜的人,一个学习者跟着自己崇拜的人一起学习,对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包括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帮助。
所以,我们要客观、辩证的看待校外培训对于学习者的影响。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必要的补充,这种补充是有价值的。当然任何一个行业有“良币”有会有“劣币”,这些“劣币”会对行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03
校外教育要从粗放的规模增长向高质量转变,教师队伍要专业化、高素质
安柏:还有一些语文类、阅读类的课程,有时候孩子看到一些特别大部头的枯燥的书就不愿意去看,如果碰到特别好的老师,他会给孩子讲讲这本书里有什么好玩的人,有什么事情特别有意思,孩子就会去看了,这样的引导式的、兴趣类的校外教育也是挺好的。
图为家长代表、教育类公众号“海淀花生妈”创始人安柏
高书国:
校外教育很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品质。有很多校外辅导机构的老师还是采用刷题的模式,老师一定要是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塞给孩子一些试题。以阅读为例,校外阅读是非常阅读的,但大部分家长不知道阅读是分级的,甚至是分性别的。其实校外机构完全可以做一些专业化的、细分的工作,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
所以,未来校外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朝专业化、高素质这样的发展,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依靠刷题,以规模取胜。要以质量和品质取胜,这样才能够真正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所以需要校外教育在发展模式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粗放的规模增长到现在的质量提升。
安柏:其实家长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多方面发展,也不希望孩子整天刷题,也想让孩子多阅读。我相信通过国家的监管以及培训机构自身的调整,校外教育应该是会越做越好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题: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地址:http://ai.rw2015.com/industrynews/8011.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