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网致力于为中国广大企业、企业家和商界、经济界人士,以及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媒体。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网 > 人工智能 > 如何培养孩子20年后不会输给人工智能的实力?

如何培养孩子20年后不会输给人工智能的实力?

来源:互联网作者:王林更新时间:2021-03-30 16:09:56阅读:

你的孩子是否在家中和外面表现差异极大?你的孩子是否太过于情绪化和自我中心?你的孩子是否害怕失败、持续力差?……

软实力,是应试之外的,最重要的能力。它能让孩子具备内在的竞争力,能让孩子自发的茁壮成长。

软实力究竟是什么?家长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呢?

软实力这个词,乍一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是软实力?简单地说,软实力就是向内探索自我价值,向外实现人际交流合作,是我们如何同自己、同他人、同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

那么,孩子的软实力启蒙,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构建他的内部评价系统,培养孩子接纳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

Part 1 该怎么培养孩子接纳自我的能力

目前大家都普遍焦虑一件事:科技发展得这么快,未来可能超过半数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那我们的孩子将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

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能力,人类独有的能力,包括:好奇心、创造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同时帮助孩子向内接纳构建自我,向外理解他人、培养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也些正是我们要讲的软实力启蒙。

为什么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要从小开始呢?

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体系100年来仍然在以学科成绩为评估和选拔的主要标准,我们很无奈,也能理解。可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被这些单一的评价体系所困,从而慢慢地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在我们上课或和小朋友做活动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不少很小的孩子,最小的只是幼儿园中班,都已经或多或少开始有一些软实力的问题了,譬如:

在家人面前表现的很活泼,在外却很内向、羞怯、不自信;

情绪化,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不愿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害怕被人拒绝;

持久性和意志力比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当然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孩子的自我怀疑和退缩。但当评价标准只有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的成绩时候,孩子其他几种智能和天赋就可能被扼杀,而软实力,正是帮孩子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力量,帮助孩子更好地接纳和构建自我,塑造冰山在水面下部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目光,面向孩子10年-20年后的生活,来思考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怎样的教育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发现、维持、激发、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兴趣,让它和学习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提高他们为社会贡献的能力,帮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让他们成长为最真实的自己?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Part2 该怎么培养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软实力这个概念,现在主要应用在职场场景中。它也叫做soft skills/soft power, 是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在八十年代提出的,最早是用在国家层面上的,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后来这个概念被用在企业中,指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价值文化,创新能力等。

那么,外部评价系统中,职场中很在意的个人软实力到底有哪些呢?

■一种叫“天线”的软实力

讲一个我学长的故事,一个关于“天线”的故事。

前几年一个学长在法资的4A广告公司工作,他同事们经常在喝咖啡的时候,聚在一起吐吐槽。他说法国人其实也很八卦,有一个同事经常被大家背后吐槽。

经常说这个人没有“天线”。学长当时心想:天线是什么鬼?难道法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人机结合了吗?

同事们纷纷吐槽,说:这个人又做了什么蠢事,说了什么蠢话。学长心想,原来没有天线是说一个人蠢。可是,学长听过他那个同事做的报告,讲解业务知识挺专业的,而且作报告的能力很好,智商没有问题。

后来学长才明白,“天线”不是指智商或硬技能方面的问题,而是指软实力。没有“天线”,是比喻一个人不能准确敏锐的接收到周围的信号,以至于判断失误。

那到底是什么信号呢?是一些不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信号,可能是一个眼神、一种语气等等。没有天线的人,经常接收不到这些信号,于是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总是搞不清楚状况和局势,导致言行决策失误,于是就像学长的那个同事一样被经常吐槽。

“天线”这个描述软实力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天线”代表哪些软实力:

首先,代表观察感知的能力。指一个人要能够观察感知到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包括非语言信息。

二是,同理换位的能力。要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能够根据观察感知到的信息推理出别人的想法。

三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行为,怎样表达更好,能够判断出事情未来的走向。面对未知的未来,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好坏非常重要。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决策。

所以可见,所谓“天线”的这三种软实力真的很重要。具体是指观察感知能力,换位思考和同理心,以及好的判断能力。这些软实力,在孩子走入社会、同人相处的时候,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人有别于人工智能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Part 3 一个能适应未来的孩子

该具备哪些软实力

讲完了对内的接纳和职场上基本的3种软实力,我们来详细说说软实力都有什么。

简单的分,软实力包括内部软实力和外部软实力。

内部软实力主要指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心态等方面的实力。具体包括: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批评的能力等。

外部软实力,主要涉及我们与周围人群互动的能力。包括: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共赢的能力等。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特别指出,一个人的职业成就80%都是由软实力决定的,只有20%是由硬技能决定的。所以,软实力的培养对孩子的职业发展和一生的成就至关重要。

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的软实力,都有哪些?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分析了全球各国际组织重视的人才未来核心能力,最受重视的七个能力分别是:

1. 沟通与合作能力

2. 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能力

3. 信息素养

4.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能力

5. 批判性思维能力

6.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7.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我们知道,硬实力,也就是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集中学习来掌握,可是“软实力”的培养却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量的练习,而且年龄越大越难培养,尤其是内部软实力。而这七个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都不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可突击的技能,而是需要慢慢培养,长期练习的软实力。

Part 4 软实力在家庭环境中该如何培养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聊聊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九十五年前,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苏州的讲演中,问过家长这个问题:“为什么上学?”

大多数人回答说:“为的是求学问”;

梁启超先生再问:“为什么求学问?”,结果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大家猜梁启超先生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诸君啊!为的是学做人”。

而这个学做人,正是培养孩子的软实力。

100年前的教育改革者们就已经知道培养孩子的软实力的重要性,但具体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着太多的无奈。现有的教育体制仍需要孩子背诵大量的知识,仍然需要孩子在应试教育中准确给出正确答案,学业的压力孩子和父母都感受得到,似乎可以先解决考试的问题,以后再考虑软实力培养的问题。

然而,在外部评价标准如此单一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有什么力量能保护孩子,依然走在自我潜力开发和自我价值探索的路上?如何在家庭语境下,帮助他构建内部评价体系,在技能培养之外,赋予他更多的软实力,让他从自我、从他人那里,汲取更多的力量。

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其实不是体制,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所以最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认知,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软实力,会关系到他一生的价值和幸福感,是值得从现在开始培养的非常重要的能力。

父母需要“选择”和“勇气”。选择是在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成功;勇气是指如何顶住压力而做出改变的勇气。

我们也许无法很快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大作用,先做好身为父母的功课。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努力从自己原生家庭和时代烙印带来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2、我们要给孩子营造稳定安全快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

3、我们要和孩子建立好的依恋关系。因为原生家庭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尚未成型的性格,对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心智模式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些都是孩子未来情感智力、自尊心、认知能力和社交技巧等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

这些建议都只是从大的原则方向来讲的软实力启蒙。具体来说,我认为,学龄前孩子的软实力主题主要有两个:“情感智力:认识和管理情绪”,“满足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多种体验”,以及“开始构建健康的内在自我和认知”;小学阶段软实力关注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如何结交朋友”,“如何适应外部评价体系”,以及“如何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

Part 5 结语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所谓的软实力,向内,是培养孩子接纳构建自我、保持好奇心和成长性思维的能力;向外,是培养孩子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都是重要的、人类独有的能力,也是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能力。这也是昨天,今天和明天都都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银核成长文化发展中心是由优秀的复旦学子创建的一所致力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课外教育的专业机构,中心汇集了全国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及海外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从少儿的情商教育、自然教育到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研学教育。全面开发少儿的心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积蓄能量,培养他们自立、自理、自信、自强等综合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化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

银核成长文化发展中心导师

余昌付:银核成长中心发起人,曾获感动复旦十大人物,上海交通大学讲师,长期从事青少年社会技能及研学教育,擅长团队动力教学法。

云 飞: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华东区负责人。

竺启华:复旦大学环境工程本科毕业,曾获复旦毕业生之星,长期从事儿童教育、自然教育及青少年成长规划。

崔旭高:物理博士,现复旦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物理、新材料、半导体等交叉学科教育研究。

沈海斌:中国美院毕业,儿童艺术教育专家,飞叶艺术特教创始人,儿童工艺美术家协会发起人。

周恩明:职业油画家,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曾任中学美术教师,擅长青少年艺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艺术大奖。

丁 琳: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大学讲师,擅长儿童逻辑、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周文婷:资深媒体广告人,擅长活动策划、市场营销,热爱公益,曾全职服务于国际NOG公益组织。

张 芳:复旦大学心理学硕士,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

江 雨:英国剑桥大学在读博士,在国内外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标题:如何培养孩子20年后不会输给人工智能的实力?

地址:http://ai.rw2015.com/ai/7354.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