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针对马爸爸,但你们这些人工智能骗局还想忽悠我们多久上集
眼见为实,但这一定就是真相吗?如果眼前的一切,只是资本想让我们看到的,那我们又如何从资本设下的圈套中,意识到我们深陷其中呢?
”
大家晚上好,我是Austin。这个题材,信息量很大,内容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怪诞心理学、经济学、消费心态学、统计学、传播学等知识,所以我把这个题材,分成上下两部,本期文案为上集,建议大家先加收藏,方便以后消化。
视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三部电影:分别是今年9月的《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2019年1月的《隐私大盗》(The Great Hack),还有2018年12月的《隐形的线:社交媒体如何控制我们的社会》(The Creepy Line),想要电影资源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影”。
这三部电影虽然上映的年份、拍摄的手法、制作的导演均不相同,但电影的矛头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两家富可敌国的公司,Facebook和Google,并且这三部电影的核心观点都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算法等先进的科技应用,正腐蚀我们的社会。
大到操纵多个国家地区的民意与选举,包括HK事件与懂王上台,小到“资助”大学教授的学术论文,影响法律判决。互联网科技资本早已控制着我们的方方面面,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电影在叙述现象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人类必须作出行动,监管这些资本以及相关的科技应用,否则霍金2014的预言恐成现实——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我先列举电影中几个耐人寻味的思考点,作为餐前小菜,给大家开开胃:
为什么同样是用谷歌搜索气候变暖,在美国搜索的结果与在中国搜索的结果不一样?哪个才是真相?一条假消息比一条真消息传播速度快6倍,那么我们是否从信息时代进入了不实信息时代?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虽然倒闭了,但曾经“操纵大选”的核心员工却早已洗白上岸,重操旧业,2016年懂王的数字竞选总监,也是今年大选的竞选经理,那懂王今年的大选就稳了吗?(显然不是)最近10年里,野心资本借助数据算法,精准传播恐惧与仇恨,操纵选举,除了英国脱欧和懂王上台以外,被操纵的国家还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西、缅甸、立陶宛、罗马尼亚、肯尼亚、加纳、尼日利亚、俄罗斯等地区,社会民主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在美国,09年以后,社交媒体高速发展,与之对应的,自残的少女比例逐年激增,15-19岁激增62%,10-14岁激增189%,而自杀的少女比例,15-19岁激增70%,10-14岁激增151%。谁又该为这类事情负责呢?人们总觉得AI知道真相,AI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除了点几下鼠标以外,AI没有可以替代真相的东西,AI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比如假新闻。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人工智能社会,可能同时存在天堂和地狱,而并不像地球末日。
然而,上述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我调查的深入,其实更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
01 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在你对这些有趣的、深刻的视频内容着迷之前,让我先提醒你,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也不等同于先知先觉的能力。后者的产生均依赖于前者。而这些,全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关于这个话题,有些才高八斗,机智过人的小伙伴肯定会问: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数据就主导着我们的生活呢?大家的普遍认知是:我就上个网,看看视频,玩玩微信,怎么会无缘无故被奴役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大脑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控制着我们,然而两者之间,谁才是被控制的一方呢,是大脑控制我们主体接受信息,还是我们主体控制大脑接收信息。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电影中的对比案例,众所周知,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叫做“点赞”的按钮,就比如本文章右下方有个大拇指的按钮。互联网公司通过点赞这个看似简单的按钮,控制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的一张照片,当收到100个赞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开心,但是当这张照片一个赞都没有收到的话,我们可能变得非常难过。
其实作为用户,我们无从知道这些赞到底是出于欣赏,还是互联网公司为了抢夺用户时长而给你施加的“诅咒”。
针对这个点赞按钮,曾经有人做过一项研究:公司利用10个赞来预测用户行为的精确度可以超过其同学同事,150个赞可以超过其父母和子女,超过300个赞就可以超过用户的另一半。
那么,点赞这一行为是如何对我们的大脑施加“诅咒”呢?有一本心理学的巨著叫《怪诞心理学》,作者是大众心理学第一人,理查德 怀斯曼。书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论述一个道理: 大脑的可塑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不仅会编织谎言,还能操纵记忆,让我们沉醉在一个个虚构的世界当中。降维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补”这个功能。
书中的实验是这样的,工作人员P了一张“李四”小时候与父亲坐过热气球的照片,并且安排“李四”的父亲描述一段当时乘坐热气球的虚假内容。在多重“证据”的说服下,“李四”也认为自己确实拥有那段与父亲乘坐热气球的经历,而实际上“李四”与父亲都没坐过热气球(韦德实验)。
同样原理,电影当中有个情节,NBA球星Irving(欧文)在采访中说出一个惊人的言论:地球是平的,这段采访被放上油管后迅速扩散,没过多久,美国就有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的,还不断给Irving点赞。这些人反而认为地球是圆的,是一种阴谋论。
如果这还不够让你惊讶,还有另一个例子,在美国有很多老百姓相信新冠是中国病毒,并且来源于5G发射塔,以至于他们破坏5G发射塔就以为可以消灭病毒,你们猜猜这是谁干的好事?
讲到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很多时候都在被大脑所欺骗,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算法的推送与分发,则是强化了我们大脑的“脑补”功能,让我们沉浸在多巴胺的海洋里,不能自拔。
你们能看到我的视频和文章,可能也是因为某些人点赞后,算法把我的视频推送到你们面前,让你们继续沉沦,从而促使你们进行“脑补”,大脑就会逐渐让你相信眼前的一切(推送的信息)。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意识到,大脑对人类是有欺骗性的,而这类人往往比较自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本体能控制大脑的人。
02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我们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看起来都像魔术一般
——Arthur Clarke
了解完大脑的可塑性,以及它是如何欺骗我们之后,我们再来探讨算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改变我们的行为。
开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猜猜人工智能从60年代发展至今,算法的智商成长了多少倍?答案是超过一兆倍。但同一时间,人类的智商基本上跟20年前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算法是如何思考的?能像人类一样展示它的思维推导过程吗?答案是否定的。
电影中的主人翁,从FB投资人(Facebook),IG总裁(Instragram)到GL工程师(Google),都在论证一个观点:我们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算法现在已经进化到,连开发者本身都很难评估它的智商,哪怕是整个硅谷,也只有极少数人了解算法是如何思考的。
2016年,阿尔法狗4比1战胜了李世石,人类第一次看到了人工智能的伟大,全世界一片欢呼,但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细想,围棋每一步有200种落子方式,如果要推算出每一种落子情况,可能需要全世界的电脑运作100年。
当时阿尔法狗与李世石对决的时候,是否已经算好了每一种情况呢?而如果当时不是阿尔法狗出现故障,无法继续比赛,那结果又会怎样呢?往阴谋论来想,谷歌是否有意暂停阿尔法狗,不想让大家知道阿尔法狗的极限。
如果今天再让阿尔法狗跟李世石PK一次,结果还和之前一样吗?2017年阿尔法狗 Zero诞生,在没有任何人类输入条件下,自学围棋并以100:0完虐阿尔法狗,估计这次100个李世石都打不赢了。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利用它的智商来“对付”我们,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呢?可能有的小伙伴觉得我危言耸听,人工智能创造出来就是造福人类的,怎么会变成“对付”我们呢?
先跟大家讲个心理学实验(斯纳金箱实验):
将三只饥饿的小白鼠,放在一个安装有操纵杆的笼子里:A白鼠只要按一下就可以得到食物;B白鼠按操纵杆时,有时有食物,有时没有;C白鼠不管怎么按都没有。最终的结果是,A老鼠因为很确定按一下就能得到食物,所以比较淡定,吃饱了就在旁边休息;C老鼠由于怎么按都没有,很快就没有兴趣,只有B老鼠一直守在操纵杆旁不停按,它的行为因为间断性获得而进行了强化,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就叫间歇性增强。
听到这里,是不是发现我们特别像实验中的小白鼠,对于创作者而言,内容只要偶尔被算法推送一次,就会以为自己得到“眷顾”,一直更新下去(平台播放量造假忽悠作者);对于用户,只要一直推送给你想看的内容,你就会刷下去。
再举个别的例子,每年的双11,你明明知道并没有便宜很多,但你依旧屯了一波钱准备剁手,甚至大象公司怕你钱不够,还给你增加信用额度,让你沉浸在购物的喜悦中。
这都是因为双11开始前,人工智能透过视频、文章、音乐、甚至浏览器、手机系统,植入大量含有间歇性增强的广告,比如:仅此一次,全年再无低价,错过只能再等一年。利用大脑的可塑性,你就会脑补出N个理由,说服自己:买到即赚到。结果就是买前笑嘻嘻,买后nmb。
再比如,近期大象公司IPO,利用了自己app里面10亿的用户群体,把自己的估值从2000亿美元推到4600亿美元,并在广告中暗示,只能通过自己app里面的5大基金公司购买。为了赚钱,大象甚至把投资的门槛降到1元。如果钱不够还能给你借,早投早享受,不投浑身难受。
算法知道我们的口袋里有多少钱,我们愿不愿意投资它,我们相不相信它是一个好公司。只要看起来够优惠,加上看起来是家好公司,请注意,是看起来,利用间歇性增强的广告效果,你就一定会投。
难道该公司自己不知道,很多人并不适合当合格投资者吗?2000亿美元估值变4600亿美元,这里又有多少泡沫?
再优秀的企业也得有个合理的价格才能投资,特斯拉上市这么久也就4000亿(截止10月份数据),宇宙第一大行也就4000亿(截止10月份数据),论科技你比不过特斯拉,论金融你比不过宇宙第一大行,大象你凭什么?
当人工智能控制着信息,信息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也就控制着你。就像魔术,我们之所以觉得魔术很神奇,就是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魔术师想让我们看到的。
互联网公司用户很多都是年轻人,这类人也理应受到更多人工智能的照顾,所以消费主义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大行其道。试想一下,以人工智能的能力,要控制人体内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浓度,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下集视频我将继续讲述科技资本如何在年轻人身上进行民粹主义实验,而这些实验又是如何成为了2016年英国脱欧以及懂王上台的关键,敬请期待。
03 算法的成长动力来源于数据
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么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既然人工智能迭代这么快,大家想想,它是从哪里汲取“养分”的呢?没错,就是我们。我们亲手把自己的数据“送”给公司,并授权它们利用这些数据来“对付”我们。
有人说过,互联网社会是一个喂养型的社会,这种喂养是经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决策后,推送给人的。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只要这款app免费,我们就心甘情愿把我们的信息“送”它。
2014年,一名美国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款心理测试小程序,和大多数微信小程序一样,如果你想参与这个心理测试,就需要你授权个人信息。
借此,该人员拿到了参与测试的27万人的脸书账号信息。其中包括地址、头像、喜好、通讯录,也就是说,所有你在脸书上发布的东西,都会被同步抓取。你的好友名单也会被一一收录。
几个月之后,由于用户之间互相关联,这27w人的数据就衍生出8700w人的数据泄露,然而,受害者们一无所知。最终,这些数据被剑桥分析这家公司当作“金矿”开采,酿出了2018年脸书的“泄漏门”事件,脸书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300亿美元。
当时,剑桥分析的CEO尼克斯曾在英国听证会上说,他们手里每个美国公民约有4-5k的独立数据点,然而到了2020年,谷歌已经发展成每个人有7w+数据点。我们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弹幕、分享,都在为人工智能不断提供“养分”。
数据背后的商业模式实际上都是把用户信息卖给商家,为了让商家更好的接受,互联网公司售卖的就是“可预测性”,依托于数据与算法的迭代,人类的行为变得可预测,可操控,从而增强了商家投放广告的精度。
互联网的广告拍卖模式,基本都离不开谷歌和脸书开创的GSP和VCG模式,具体原理比较复杂,涉及诺贝尔经济学的拍卖理论,如果你们想看,我后续专门做一期视频,聊聊广告竞价原理,这里先不展开。
关于GSP、VCG广告拍卖模式,需要考虑到有效点击、竞价排名、广告相关性,还有其他广告主的损失和买单定价等一系列因素,而为了让广告主更容易接受其产品,互联网公司就会把数据做的可控,最终变得“可预测”,降维来讲就是:只要是经过算法测算,推送结果就是广告商最愿意付费的。
所以,根据广告商的意愿把相关的内容分发到可预测的目标人群里,这就是精准营销。内容的分发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埋单的人,而不是内容是否优秀。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广告不单指卖产品卖品牌的,更多的是卖虚假信息,比如懂王2016年竞选的时候,网上就一直推送这样一条信息:希拉里,你连家都管不好,怎么管美国。
在美国,2016年懂王的上台,也印证了只要通过算法的推送,给三个州当中7w的选民洗脑,就能控制大选。
(攻击希拉里为骗子的社交媒体宣传图)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没明白,算法的每一次推送,都代表着一种商业利益,大选也仅仅是其中之一。
有时候并不是内容的创作者相信它们所讲的内容,而是假新闻比真新闻传播更快,更容易把握流量。
电影中有个让我震惊的数据,在推特上一条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比一条真新闻快6倍。为什么?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一般人会更容易相信推荐首页的内容,并且首页顶部的内容会显得更加真实。为了让你相信他们所推送的信息,谷歌还添加了搜索提示,搜索出来的结果就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判断。
更可怕的是,数据还显示,首页当中,一个负面选项的点击率,是同一列表当中其他中性选项的15倍,这就很符合心理学领域的焦点定律。
举个例子,布什有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准备干掉40万伊拉克人和1个修单车的。台下CNN记者问:1个修单车的?为什么要杀死1个修单车的?布什笑着说:你们看,我就说没有人关心那40万伊拉克人。
算法通过诱导我们关注的焦点,从一开始就操纵我们的思维。它们通过读取我们的输入法,就可以做到让不同人的拥有相同的观点。原理跟当年国内某搜索引擎,把用户引流到P田系医院割韭菜一样。
所以我们搜索出来的结果,未必是真相,也许只是广告商让我们看到它们想要的结果罢了。别忘了,这一切都源于你的授权。
早期的谷歌仅仅是个搜索引擎,你只要关闭了浏览器,谷歌就没办法获取你的信息,所以后来有了谷歌浏览器(Chrome);但是,如果你关闭了电脑,那谷歌还是没有办法获取你的信息,所以后来有了安卓系统(Andriod);但是,如果你把手机都关了,那我,那我,那我搞个谷歌音箱,不就好了(Google Home)。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监视资本主义,谷歌Don`t be evil的底线早就在资本的挟持下被抛诸脑后了。
04 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危害?
影响凡人生活的巨大体系必定有害
——希腊悲剧作家Sophocles
你以为关掉你的手机,就能防止信息泄露吗?可惜你关不掉其他人的手机。想获取你的信息,只需身边好友的一个三连动作即可。
电影中描述道,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有三大目标:互动目标、成长目标、广告目标。
为了满足这三大目标,它们所开发出来的产品第一阶段必然是超越人性弱点,其结果就是让你上瘾,上瘾会激发愤怒、虚荣、贪婪,暴露人类恶之本性,挫伤真善美之天性。
第二阶段就是超越人类的智慧。就比如之前网上兴起的云吃播,浪费食物,还有云看宅,穷奢极欲,用户的物欲将被无止境地放大,最终欲罢不能。
在算法的认知中,你点赞就等于喜欢,不点关注就等于讨厌,你不相信地球是平的,那么你就认为地球是圆的,这种逻辑会逐渐让我们的世界失去中立派,两边的人再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因为人,都执着于自己所看到的信息。难道这个世界就是非黑即白吗?难道缤纷的世界要变成二元对立吗?难道互相妥协不也是一种艺术吗?
在这种算法推送的信息渲染下,美国两党分歧已经达到20年以来的最高点。
其他国家的民粹主义也在猖狂肆虐,极端民主主义催生了犯罪行为、种族迫害、政治割裂,比如英国脱欧、懂王上台、缅甸罗兴亚族MSL大逃离、还有HK暴力事件等等。
这一切都是因为,双方之间并没有看到相同的信息,也就无法互相理解。一个人如果总是刷到JC暴打学生的视频,却刷不到学生打JC的视频,又怎么可能相信JC是好人呢?
我再拿懂王举例,他的行为其实都是“可控”的,算法会告诉他,怎么做才有助于让支持他的人,和反对他的人进一步分裂,激化矛盾,逼迫中立派从混乱中作出选择。
有时候不是我想选你,而是我不想让另一个人罢了。当年希拉里的人设崩塌就是如此。别忘了,懂王代表的是美国老一代富豪的核心利益,即军工和传统能源,世界不乱军工就亏钱。
聊到这里,应该有些观察细致,逢考必过的小伙伴就会说——难怪美国大选一次比一次奇葩。当然,懂王会用的方法,瞌睡乔也会用,并且这套方法论,最早也是奥黑先用的(两人都是民主党的代表)。
我们对数据的漠视,对算法的低估,致使我们现在面临着社交窘境。数据货币化,媒体武器化,政治两极化,互联网科技资本也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模糊每个领域的界限。
就比如马爸爸早些年已经斥资百亿美元进军媒体,修建自己的防火墙,先后投下微博、京华时报、第一财经、36氪、虎嗅、南华早报、知乎等公司,从而使得大象公司正式IPO前,提示大象风险的内容均被河蟹掉,让反对大象的声音统统消失(我的视频也被删)。
一边通过算法的推送告诉你,大象是个好公司,一边借助资本的力量,消灭反对的声音,真就扎扎实实的给大家上了一节,算法与资本完美结合的思想政治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如果不是四大监管部门出手暂缓,这种披着大数据外壳的“抢劫”,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所谓的金融创新也不知道要“收割”多少人的未来。
05 保持头脑清醒 审视周围世界
马克思唯物主义中,对人的“异化”是这样描述的:系统凌驾于人之上,人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被动地接受世界和自身。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比如流水线生产凌驾于工人之上,系统算法凌驾于外卖小哥之上,然而我们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但没有人发现自己所在世界的真相。现在的互联网科技更像是一个杀死自己父母的孩子,以自己是孤儿为由乞求法院开恩。
我们国家虽然有不亚于美国的互联网科技,但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小老百姓,对于互联网、算法、人工智能的认知,依旧十分有限。
欧洲2018年出台史上最严监管《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法案),今年10月份,17个国家共同发起对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就连最近的美国大选,瞌睡乔的执政方针也是主张加大监管力度,给互联网科技资本扣上镣铐。
(中国加强互联网反垄断监管)
电影中几位主人翁共同成立了The Social Dilemma,也就是《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英文原名,意为呼吁政府监管,并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科技背后的危害。
我很认可未来5G带动的万物互联,但同时,我也很担心,在我们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次大象是暂缓了,那未来还会不会出现鳄鱼、出现狮子?
很显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下期视频我将继续跟大家探讨,互联网资本与人工智能的黑历史,深挖资本如何利用消费心态学的黑魔法,来一步步分析我们的数据,预测我们的行为进行营销,还有剑桥分析这个公司的模式又是如何控制大选结果,以及在资本控制下,部分内容创作者已经人格分裂。谢谢你能看到这里,喜欢电影资源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影”。(无删减版)
Austin商业猎奇,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标题:我不想针对马爸爸,但你们这些人工智能骗局还想忽悠我们多久上集
地址:http://ai.rw2015.com/ai/5757.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