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未来图鉴》解答人机迷思,人工智能恐将取代人类?
科幻作品中,人工智能往往作为反派出现。《复仇者联盟》中的奥创、《我,机器人》中的NS-5,、《黑客帝国》中的矩阵都是诞生于人类之手,却想要颠覆世界的智能程序。它们拥有自我意识,却无法拥有人类情感,只能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那么,现实世界中,人工智能是否会迎来自我意识觉醒的一天呢?在优酷携手现代汽车集团倾力打造的科普纪录片《未来图鉴》中,这一近未来迷思得到了科学家的专业解答。
来自霍金的忠告:人工智能威胁论
在这一集中,《未来图鉴》主访人陈铭提到了霍金提出的“人工智能威胁论”观点。这一观点包含了许多种假设,比如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核战争或生物战争摧毁人类。对此,来自阿里巴巴的达摩院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华先胜做出了解释。
“AI是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它不具有感情,也不具有创造性。”作为在专业领域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华先胜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他认为,人工智能是在人类赋予的认知范围内,来替人类解决问题的“辅助者”。它们被设定好的程序束缚起来,通过机械性地运算来学习、模仿人类。
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华先胜以艺术创作为例,对人工智能的学习轨迹进行了解释——人工智能可以把梵高、毕加索的作品临摹的非常好,但它不可能创作出一名画家。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想象力、创造力来进行创作和研发,而人工智能却做不到。
那么为什么号称人类最强大脑的霍金所提出的假说,会与国际领头科学家华先胜的观点有着如此之大的出入呢?本期《未来图鉴》也对此进行了解释,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还属于人工智能的初步阶段,是只在特定领域解决问题的人工智能。
节目中,主访人陈铭被华先胜邀请参观“杭州城市大脑”,可以看到AI让城市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同时“杭州城市大脑”也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复杂的案例之一。但是人工智能虽然具有强大的学习、分析等能力,却不具备人类感情。而霍金所说的“人类末日”,则是拥有人类情感,能自我思考、创作、研发的人工智能。目前这种“AI最终形态”只出现在人类的想象中,华先胜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AI是不会具有复杂的人类情感的。
回归现实,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真正冲击是什么?
然而现实中,人们却更关心自己将要切实面对的情况。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可怕之处,并非在于它是否会消灭人类,而在于人工智能正在剥夺人类的工作。来自“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的专家发布的一张职业发展地图显示,到2030年将会有57个因为人工智能而消失职业。
节目中,华先胜也对此做出了解释。他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职业是必须要被取代的。现如今,烟囱清扫员、电报电话接线员、马车夫、电梯操作员等职业已经完全消失,这些工作几乎都被机械所取代。未来社会也将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下去,像高速公路收费员等简单的脑力劳动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人工智能也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更多新职业的诞生。同样来自斯科尔科沃的报告中提到,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86个新职业诞生。在节目中,华先胜也对此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人类在未知领域探索时,需要人工智能来解放人类的手脚,让人类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新的领域中去。在诸多新的领域中,必然会蕴藏着更多的机会。
总体来说,《未来图鉴》除了科普属性外,还具备一定的思考性。在已经播出的四集中,《未来图鉴》分别从病毒、新工业革命、基因改造和人工智能四个角度发散思维,与观众一起探讨一些科学与哲学的双面问题,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引人深思的优质纪录片作品之一。
作为《未来图鉴》的出品方,优酷人文同样具有“引人深思”地平台属性。在流量当道的文娱环境中,优酷能为观众奉上《未来图鉴》这样一道口味清冽的“心灵补剂”,其提升观众人文生活水品的精神内核值得肯定。
据了解,《未来图鉴》的最后一集将于1月11日准时在优酷播出,届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将带领观众一起领略,未来能源危机下的人类末世。
标题:优酷《未来图鉴》解答人机迷思,人工智能恐将取代人类?
地址:http://ai.rw2015.com/industrynews/5618.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