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航空航天、AR和VR…全国科技周深圳分会场启动
以筚路蓝缕开拓,创人文科技腾飞。5月23日上午,2021年全国科技周暨湾区青少年科学素养论坛活动在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正式启动。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深圳市科协副主席张治平,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李桂娟,国家首批航天员、空军一级飞行员、大校潘占春,以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多个城市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和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加了涵盖人工智能领域、航空航天领域、AR和VR科技等领域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支持、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与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联合承办。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和教育领域的AR、VR应用场景,探讨在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聚焦创新,打造科技教育新特色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东文在致辞中表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把科普推广作为学校优质化展示的重要平台,引领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王东文说。
随后,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张治平表示,科学普及应当超越知识价值层面,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文化层面的培育。线上+线下、沙龙等多样化创新科技教育的形式值得多去尝试,也是为丰富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分会场的内容而做出的新举措,更是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贡献力量。
活动第一讲,由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国家首批航天员、大校潘占春带来《航天员是如何炼成的》专题讲座。潘大校带领大家回顾了世界航天历史及我国航空航天崛起过程,详细解读了对大众相对陌生的航空工作流程,分享了当时参与航天工作时的故事,也让在座师生理解了航天员的艰辛与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付出。
潘占春从青少年喜好的角度出发,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普通浅显的语言为在场学生们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知识,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科技的魅力。
线上线下结合,多方分享促科技交流
随后,来自深圳技术大学的彭小江副教授带来了《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专题讲座,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人工智能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人工智能未来展望。彭教授从STEM教育为出发点提出,现今时代下的人工智能,是不会再退出科技主流舞台的,只会回归平民化,因为现状正处于新科技的发展浪尖。
深圳大学徐明教授也围绕人工智能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徐明通过在校科技教育案例分析,以及多年教学及学生反馈,给在座师生带去未来科技学习与科技教育展望。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多个城市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以线下讲座+线上直播的方式,就“创客赋能的校园人工智能教育活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校园AR/VR 教育”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除专题讲座外,本次活动还特设了沙龙+产品秀的方式进行多元科普教育,活动邀请了7家高科技企业,配合学校原有的航空航天科技设备与教学资源,展示了航空航天VR博物馆、航天仿真VR探索、人形机器人、古代科技产品等,保证了尖端高科技产品能与学生切实互动,实现科技产品展览与互动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标题:人工智能、航空航天、AR和VR…全国科技周深圳分会场启动
地址:http://ai.rw2015.com/edu/8754.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