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时代,但又是多少职业的丧钟?
2021年将成为智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强化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智慧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深圳城市天际线和大数据概念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各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不只是在国内,根据IDC的预测2024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
根据IDC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17.1%。
这次两会上,代表们都强调了两个字:“应用”。更多地关注着人工智能在工业经济、民生和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落地。人工智能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之一,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才、算法、算力等基础不断完善。
2020年疫情期间,人工智能在防疫上贡献力量,让全社会对智能化有高度共识。在疫情暴发期间,我国提出了“新基建”战略,人工智能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人工智能将从小规模应用向大规模落地发展,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应用场景赋能
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形成,人工智能市场和产业发展将持续向好,到2020年6月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场景决定应用,应用决定市场,市场决定企业前景”的人工智能投融资逻辑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进一步认同。
到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的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即将到来,政府和市场对于与特定应用场景,尤其是与实体经济应用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将会更加关注。
具体地说,预计2021年地方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热情将持续,地方的扶持政策、举措等也将变得更加务实和具有可操作性,应用将成为政府关注和紧跟的重要内容,国内更多城市(群)将聚焦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面向医疗保健、金融、供应链交通、制造、家居、轨道交通等重点应用领域,积极构建符合地方优势和发展特点的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预计明年易落地的新零售、无人驾驶、医疗和教育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将更受资本青睐。各大企业将会深入挖掘应用场景,使人工智能产品真正“有用”。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5G等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各方面的共同推动下,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
人工智能与5G、IDC等一起,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更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并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条件。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变革和经济增长。
企业部署人工智能
将近6成的公司表示,未来将部署人工智能。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层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熟,在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irbnb的数据显示,八成受访企业表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近六成企业表示未来将集中布局人工智能。
随着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的高度拟人化的互动将无处不在。与人类一样,AI beings必然会在底层的架构上,具有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和契合。最终,新的商业都会建立在AI beings的基础上。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数量将会非常巨大,因为每个人身边都围绕着数十甚至数百个人工智能,考虑到世界上有数十亿人口,人工智能的背后将会是亿万级。现在做出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当我们回顾5年后的10年,我们就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样子。
人工智能到了什么程度?
下图展示的就是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已经达成的成就。
左上角是由小冰创作的一些诗集,如《阳光失了玻璃窗》,已出版三年多,此外,小冰还与人类诗人合作创作了一些诗集,华西都市报也为小冰开设了诗歌专栏。图片右上角显示了小冰的一些画作,包括画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杭州大屋顶艺术博物馆等。
小冰今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去年在中央美院硕士毕业。图片还显示了小冰现场创作的央视古风歌曲、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创作和领唱的《智能家园》,以及出现在日本演唱会现场的画面。因此,如今小冰的人工智能创作者形象在中国和日本都已家喻户晓。
这些意味着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再仅仅只能完成更偏向于自动化和重复性的工作。现在已经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了,再加上人工智能是远远超过人类的学习能力的,因此它的发展变化速度更是难以预料。那么在将来也许不再是你选不选择人工智能,而是你的竞争者选择后,你就不得不选择。那样也许未来只会有两类职业,一是使用人工智能,二是被人工智能所使用。
那么现在你还有机会重新进入人工智能行业吗?说实话并不容易,毕竟人工智能的研发门槛相当高,对人的学术水平要求很高。现在硕士以下基本不太有机会,博士也需要研究方向非常对口。但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也许这些困难反而是你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会。
人工智能大规模基础算力支持能力有限
应用数据和更复杂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多样化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作为实现支撑,预计2021年数据量将保持爆炸式增长,人工智能模型将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但是能够提供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支持的国内企业还很有限,而我国整体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准备不足。
专家预测,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使全球新增数据量迅速增长,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自2010年以来,随着 GPU芯片的普及,FPGA和ASIC芯片将加速发展,并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到2020年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百万次的速度。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升级,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企业仍大量依赖于高通、英伟达、AMD、赛灵思、美满电子、EMC、安华高、联发科等国际巨头提供符合要求的芯片产品,国内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巨头企业的探索阶段;在商用服务器领域,IBM、HPE、戴尔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名,而浪潮、联想、新华三、华为等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限。
“新基建”需求强烈
“十四五”期间,“新基建”将为各行各业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底层支持持续提升。
“新基建”概念首先在201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召开了7次中央级会议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新基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新时代丰富内涵的“新基建”,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又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要,在补短板的同时也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人工智能“新基建”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题:人工智能迎来了黄金时代,但又是多少职业的丧钟?
地址:http://ai.rw2015.com/edu/6939.html
免责声明:人工智能网为网民提供实时、严谨、专业的财经、产业新闻和信息资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